欢迎光临~PHPWEB企业网站管理系统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热点新闻 > 全国中医劳模—王华元

全国中医劳模—王华元

发布时间:2025-03-21 12:18:54 人气:172

中医药学是中国民族五千多年的伟大创造,是古代科学的魂宝。中医药博大精深,蕴含着天人合一的“整体观”,燮理调平的“中和观”,养生防病的“未病观”。体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与统一,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,一大批爱国奋斗中医人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用实际行动将中医药传承好,发展好,利用好,为中医事业发展不懈奋斗。在2025年,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,特别报道一批在行医的道路上,一心为患者着想,展现了新时代中医人的广慈风范,济世救人的靓丽风采,栉风沐雨,大爱无疆,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守护着百姓的健康,王华元医生用实际行动美好的诠释了医者仁心。


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城的王华元诊所,中医药特色浓郁、让人感到温馨。60岁的王华元医生在此坐诊多年,他常年无休,每天工作12小时,最多的一天诊治过近200位患者。他中医医术精湛,深受患者欢迎。

矢志不渝医学理想

王华元从小就立志学医。1982年高中毕业后,他跟随中医功底深厚的乡村医生父亲学医。“那时国家培训乡村医生,梓潼县有两名医术高超的中医授课。父亲带回来很多讲义,包括汤头歌、药性赋等,我感兴趣很快就抽时间背完了。家里的《伤寒杂病论》《医宗金鉴》等中医经典,我也反复研读并应用到临床以积累经验。”

王华元随父亲在村里出诊,侍诊并帮忙抓药。他细心观察揣摩父亲的辨证论治思路、开出的方药,并默记于心。一年多一点的时间,王华元已能独当一面。在经过卫生部门考核后,王华元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并与父亲分开行医。

王华元的中医医术很好,周围五六个村的患者常来找他看病。一个少阳病的病例,让年轻中医王华元“一战成名”。

患者怕风、怕冷,恶心呕吐,周身疼痛,不想吃饭,几位老医生诊治后都没有效果。患者到王华元处求诊。刚独立行医没多久的王华元细心辨证:患者发病时间在2月寒冷季节,见风病情加重,不思饮食,感觉忽冷忽热,应为少阳病。年轻气盛的王华元对患者说:“我给你开三服中药,保证你可以出门见风。”王华元用小柴胡汤治疗。患者第三天跑过来对王华元说:“中药太神奇了,我找了很多医生,只有你把这个病看准了。”该病例一传十,十传百。

当乡村医生确实服务了百姓,但经济收入很难保障。1999年,王华元决定出门打工。他先后在绵阳市区和梓潼县城开药店,但当医生的理想一直盘旋在王华元的脑海里。

2003年,将近40岁的王华元毅然走进学校,在绵阳卫生学校(现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)攻读中西医结合专业。他白天在学校学习、晚上回家开药店,以坚强的毅力学成毕业。毕业先后获得助理执业医师资格、执业医师资格。

持续精进医疗水平

周女士75岁,家住绵阳市梓潼县黎雅镇仙鹤村人,在多家医院诊治无效后,从几十公里外赶到王华元处求诊。她患有膝关节病变肿大、滑膜炎,双腿疼痛无法走路,被家人架进了诊所。

王华元从周女士关节腔中分3次抽出了30毫升红色积液,并开展穴位注射疗法。第一次治疗后,周女士可以下地走路了。

笔者在王华元诊所见到了第三次来治疗的周女士,她已可以自由行走。王华元对患者穿刺检查,未发现关节腔积液,进行了穴位注射治疗。周女士说:“王医生的水平真高,没想到小诊所解决了在大医院没解决的问题。”

王华元介绍,穴位注射疗法是他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到的适宜技术。“开设诊所后,我发现自己的能力还有不足,一些疑难病证自己无法解决。正因如此,我每年都出去学习。”

值得一提的是,王华元在新冠疫情期间克服困难外出参加学习中医经方,这使得他在治疗肝硬化、肝腹水、小儿多动症等方面的获得提升。因为外出,王华元被隔离了一段时间。勤奋的他,在隔离期间潜心学习经方。

李先生56岁,患有肝硬化、肝腹水,在当地一所二甲中医医院治疗,但肚子一天比一天大,腹水难以消除。李先生找王华元求诊。王华元要求患者严格遵医嘱,辨证论治开具大柴胡汤加减,患者一天一服中药,3个月后检查肝功能正常,近4个月后腹水消完,又巩固治疗了2个月。

“一位食道癌患者,汤水难进,我用名医李可的方子治疗,起到了散瘀、治疗、补气血的作用。现在患者可以吃大半碗饭了,非常满意疗效。一位慢性心衰患者双下肢水肿,我用中医经方治疗获得良效......”王华元介绍,通过反复锤炼、精进中医医术,他治愈的疑难病例还有不少。

除医术精湛外,王华元的医德也非常高尚。他一年四季,24小时手机待机,及时回复患者的咨询。他中午不歇诊,希望在自己还有精力的情况下更多地为患者服务。对于医患关系中,王华元始终认为要换位思考。“如果我是患者,我最大的期望就是医生尽快将我的病治好。急患者所急、想患者所想,这样才能得到患者的爱戴。”